新闻动态

IPO | 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被投企业澳华内镜登陆科创板

发布日期:2021-11-16

2021年11月15日,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合作子基金千骥资本投资企业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截至收盘,澳华内镜报38.51元,上涨71.16%,振幅28.89%,成交额8.60亿元,换手率85.21%,总市值51.35亿元。

0AD74F13-FC1D-4726-A787-3F80523E9E9A.png

5876F68F-02A1-4944-BA75-138731EC28FE.png

澳华内镜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较早从事软性电子内窥镜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经过近三十年的专注与创新,澳华内镜已突破内窥镜关键技术,并围绕内窥镜诊疗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产品布局。

A5933FF0-3970-447C-B4BD-95ECA69A0CC2.png


2005年,澳华内镜推出了首代电子内窥镜系统VME-2000——这是国内最早的国产软性电子内镜之一,它的出现也打破了软性电子内窥镜完全依赖进口设备的局面。同时,随着我国内窥镜医生的规模逐渐扩大,多种内镜术式被创新或应用于临床。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到“内镜下隧道切除技术”,我国内窥镜术式创新进入了新阶段。而术式的创新及扩大的适应症对内窥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临床提出的新需求,澳华内镜于2013年推出具有分光染色(CBI)功能的电子内镜系统,其具有凸显黏膜下血管分布、甄别黏膜层病变的功能,有助于消化道早癌及早期病变的临床发现。该CBI染色内镜的大规模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内镜行业整体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可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机构已达6128家,共有消化内镜医师26203名,消化内镜专科护士14532名;年开展胃镜诊疗2250万例,肠镜诊疗583万例,ERCP 20万例,EUS 20万例。


通过澳华内镜等国产内镜企业的努力,我国内窥镜市场的国产化率正逐步提高。相信随着澳华内镜等的创新与突破,软性内镜领域终将实现国产替代。